当前位置:首页 > 生命之所轻 > 正文内容

沟通中'不带耳朵的妈妈们'看过来

aikaiwu6年前 (2020-03-18)生命之所轻1277

有一次课堂上有三位女同学就其中一位的“老公”发出了各自的点评和意见(老公本人也在场),包括我在内。A说:“我觉得......”B说:“我觉得......”C说:“我觉得......”当我们三位分别发表了个人的观点后,我的内心突然冒出来一个声音:“其实我们都在说自己对自己老公的看法......”这样的声音冒出来后,我又仔细地观察了好多我自己在生活中与他人交往以及作为一个旁观者观察了他人与他人沟通的细节:

沟通交流

结果也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我们大多时候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所想所念所说所为都是一个中心:以自我为中心!说到此也许有人会说我平时都是以他人为中心的哦!尤其是学习萨提亚的同学们会提出一个大大的疑问“讨好型的模式的人平时的沟通姿态中的模式总是压抑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以他人为中心型......”是的,不可否认这种类型的人是以他人为中心而这并不代表他们说话时是能听进去别人的话,他们只是在沟通模式中一切以他人的意愿为中心,以他人的喜好为中心,生怕影响了关系,破坏了感情。而这些也丝毫不影响他沟通过程中一直沉浸以自己的世界中,而我在此要说的“以自我为中心”更多的是指这样的一种状态!无论何种沟通应对姿态,人们总是愿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畅想遨游,即使说着对方的话题那也是自己世界的对待......而这也是所有关系中的至命痛点。我们无法真正触及对方的心,用萨提亚的沟通技术即是我们没有去看到行为背后的渴望,而是在行为的层面作无限的瑕想和解释阐述而已,所以经常会有不得劲”的感受!会有答非所问的感受!会有不痛快的感受!会有气死个人的感受!会有你就怎么听不懂人话的感受!......会有沟通不畅的感受!当然你要是认为这是我的沟通模式也是可以了。因为在此我说的就是我自己,那也代表了我自己,在此我也是自言自语,所以这也是我在沟通中的一种状态。

切身感受

前两天儿子说了一句话对我打击非常大的话:“妈妈,我心里很爱你,真的!可是你别总气我!”对此我深刻反思总结了我这个当妈的所有这些年的言行有以下几个行为总是让儿子有此感受:

1、有时候会开玩笑!孩子对任何事情总是非常认真的态度。而我有时候因为自己的喜好,会开个涮

2、有时候会正儿巴经地给他讲道理!孩子听一遍就够了,理解力非常强,再说就烦了

3、有时候会停留在事情表面纠缠,让事情变得越来越不在情感状态,而总在事情里争辩,失去了本质

4、有时候会因为工作和学习的事情而放下孩子,这一点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那么重要。

觉察与行动

因此也对症下了药:

1、开玩笑的时候让孩子知道,现正面回应孩子然后再玩笑

2、能意识到自己不讲道理就再也不讲道理了

3、直面孩子的需求,而不是在行为表面作工作,同时也引导孩子多讲自己的感受,多描述自己的需求,不要让爸爸妈妈猜自己心里想什么

4、绝对的说到做到,不轻易许诺,一旦许诺一定做到

5、抽了足够多的时候,单纯地陪伴孩子

6、坦诚地与孩子交心。

有效沟通

这样的系列行为后终于有一天收到了儿子认可关系的回馈:“妈妈,我向你道歉,我承认我以前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有时候是气你的有时候还打你!......”“妈妈知道你不是真的想打妈妈的,只是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发泄自己的气而已”“是的,是的!我就是气得不知道怎么办了,不是真的想打你的......”“妈妈有时候也是这样的,总想不到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我们之间的冲突!也打了你,从现在开始我们一起学习如何更好地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想法,如何听懂对方想表达的意思?好吗?”“好的,妈妈你知道吗?其实我是

真的好爱老妈!” 这是用了大概半个月的时间修复了我以为我们很好的母子关系后的一次深入的沟通。回过头来才发现,孩子的宽容和接纳比起大人要大的得多啊!同时也更加的明白:爱孩子就是真心的用心的陪伴。时刻反思时刻觉察时刻改变!!!当妈也是一个不小的修行啊!!!最后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所有天下的父母!愿我们都收获孩子一箩筐的爱!为人父母是天下最神圣最美好的事!请好好享受这份爱带给我们的滋养和馈赠!

“愿我成为一束光 照亮您回家的路”

二维码

Aikaiwu微信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开悟心灵博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aikaiwu.com/?id=43

分享给朋友:

“ 沟通中'不带耳朵的妈妈们'看过来” 的相关文章

“冈仁波齐转山”遗憾之三:放弃的痛与爱

“冈仁波齐转山”遗憾之三:放弃的痛与爱

转山的第一天,我们清晨五点半就从旅店出发,约好了一位藏族阿哥开车带着我们去经幡广场,帮助我们悬挂在他们家购买的经幡。大概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完成了写祝福语、挂经幡的全部过程。那时候天还没有亮,不过已经有人已经开始转山了。一般都是当地人。他们比较熟悉地形和路。藏族阿哥热心把我们带到道上...

如何化解婆媳关系的硬伤

如何化解婆媳关系的硬伤

前些天看到群里有人在讨论如何通过不断上线化解了婆媳关系;两位都是手心的家人,一位是通过不断上线觉察到了婆媳关系的僵化局面有所改善,一位是处在想处理与婆媳关系的边缘;作为一位儿媳,以及将来的婆婆;在此与大家分享我对于婆媳关系的理解与认知。其实婆媳关系与其他所有关系一样是我们自己内在的外在呈现而已,夫妻...

“冈仁波齐转山”遗憾之二:最佳点没有观星辰

“冈仁波齐转山”遗憾之二:最佳点没有观星辰

转山第一天晚上,我们超过了原计划的歇脚地点——止热寺,到达了海拔5300米的天葬台,这是最高海拔的歇脚点,也是人们观看星辰和拍摄神山的最佳点。由于海拔太高,一般不建议第一次转山的人在此留宿。我们下午在驻扎点还有四十米的地方,怎么也走不动了,倒坐在地上休息了半个小时,才又慢慢起来。到达休息的帐篷后,索...

“冈仁波齐转山”遗憾之一:天葬台没有看到天葬

“冈仁波齐转山”遗憾之一:天葬台没有看到天葬

第一次正面死亡是一行禅师的《正念的奇迹》中《正念经》提及的“观白骨”,当自己静静看完那一段时,心中升起对内在自我的一次深刻体验的升华。“看着自己的身体如何膨胀淤紫并一点点腐烂,然后一点点被蛆吃得只剩下几线血肉附在骨头上。一直观到只剩下白骨。直至它慢慢坏掉,化为尘土。”同时在此过程中去感受自己内在所生...

我们到底要回哪个'家'?

我们到底要回哪个'家'?

第一次听说是这个词,是一个大师的演讲中提起过她说“我们都行走在回家的路上”那时候似懂非懂!随着慢慢地成长慢慢地对这个词有些由模糊到熟悉的认识,今天在此把我这些年对于这个词的认识的变化及现在对此词的认识与大家分享,仅代表我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心理学里经常讲“感受、渴望、内在、生命力......”,...

 修行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修行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第九天晚上在院子里溜达后打开了一些心结,随后就回房间睡觉了。回顾一天的打坐状态,自感不满!心里隐隐知道自己有点虎头蛇尾的心态了,心里开始松懈开来,这个时候真的毛病就会很容易显现出来,就由着性子吧!(所有的事情都与自己有关,当你的内心松懈了,你的行为紧跟着就会有慵懒的变化)此时也有些想家了想孩子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