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命之所轻 > 正文内容

一只耳朵留给自己、一只耳朵留给他人

aikaiwu5年前 (2020-12-10)生命之所轻1317

人有两只耳朵:一只耳朵留给自己去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一只耳朵留给他人,听他们说关于自己的声音。

到今天才发现其实耳朵这么多年好似摆设一般,没有听进去别人说过的一句话,更没有听到自己内在的一句话。

耳朵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却有些伤感,再看看自己的眼睛,鼻子,其它的五官,有谁真的正儿巴经地干过真正的活呢?空由心在那里伤心、郁闷、干着急!

一只耳朵留着听心的声音,心无时不刻在向我们发射求救信号,他渴了、累了、困了、不喜欢、喜欢、不想去、不想这么干、不想.....更想.....我们一次一次地听不到,一次次地被规则、被标准、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活在了标准、规则里、活在了认为里、活在了盲目里、活在了全世界都在,却唯独没有自己存在的世界里。心痛了!迷茫了!彻底地迷茫了!!!那些名、利、色难道不是我们该追求的吗?明明所有人都在这样做呀?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呀? 不急,慢下来倾听内在真实的声音,它在要什么?它想要什么?它是不是快乐?你不能做真正的自己,你又要做哪一个自己?你在为谁过活?你想为谁过活?你是谁?你到底要什么?

一只耳朵留给他人,听听他们对你的话语。他们说的是事实吗?你能够允许他们说这些关于你的吗?你允许去探索一下未知的自己吗?你愿意有一个反对自己的声音存在吗?仅是存在,带着这样的一份好奇,你愿意去探索一下未知的自己吗?你愿意与那个别人口中的自己相会吗?你愿意时刻保持这份好奇心而努力倾听他人的声音吗?那是关于完整你生命的部分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只耳朵留着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一只耳朵留给他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开悟心灵博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aikaiwu.com/?id=200

分享给朋友:

“一只耳朵留给自己、一只耳朵留给他人” 的相关文章

有趣与有意义

有趣与有意义

在我的生命中至少有三个人跟我说过自己是个无趣的人!我对其中一个人印象深刻: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秋天的中午,我们一行十几个家庭参加一个“家庭教育主题”的聚会。孩子们在一边玩着自己的游戏——捉泥鳅、抓蝴蝶、与小狗赛跑、角色扮演游戏......家长们聚坐在一个露天的长条桌前分享各自的教育理念、育儿心得,当其...

母子对话——镜子

母子对话——镜子

某日,儿子指着镜子问:“妈妈,镜子中有个我哎!镜子中有个我哎!”妈妈很开心,儿子的成长迈进了一步,可以区分镜中的自己和本来的自己,心理学上所指的区分主体与客体。这是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历程。今天同样的问答发生在成人与少年之间的母子。母子站于镜前,看着镜中的自己与儿子,问“儿子,镜中的你是你吗?”儿子...

“1 0”生命教育——怀着一颗平常平等的心去欣赏一切的发生

“1 0”生命教育——怀着一颗平常平等的心去欣赏一切的发生

作为曾经的孩子现在的母亲,个人感觉: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必须要面对的功课,在成人的眼里,那些是没有必要经历的弯路!在当事者的心里,那是一定要经历的有意义的体验,我们无法去判断这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是什么,所以我们无权去干涉他们的人生轨迹!怀着一颗平常心、平等心去面对你生命中所有关系的各种体验,...

感恩那个让我学会“弹性与允许”的恩人——北大教授唐登华

感恩那个让我学会“弹性与允许”的恩人——北大教授唐登华

去年一次学习的缘由第一次认识唐登华老师,他是北大的精神科的专家教授,是中德家庭治疗的督导师,除了临床研究工作以外,还有教学任务,我也是其中的一名学员。 网上搜索唐老师简介: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心理治疗科主任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

父母第一课 —— 学习是为了找到自己再找到方法

父母第一课 —— 学习是为了找到自己再找到方法

进入家庭教育领域有五个年头,进入过很多课堂,与很多专家作过交流,与很多家长作过工作,与很多的孩子作过工作;痛恨过教育,痛恨过家长......走了很多的弯路,哭过痛过而今醒来有所感悟,今天站在一个家长一个家庭教育的工作者的角度立体客观地说说心里话:亲爱的妈妈们,你唯一可行的做法是利用好你自己这个伟大的...

把自己活成个“人”的样子

把自己活成个“人”的样子

人们家常里短时常常会说起:“你说说这个人还能算个人吗?真不是个东西!你看看他做的这些事,难怪......这种行为不是人能干出来的事,这叫什么事!是人能说这这种话吗?张家儿子不成人啊!气得他老爹直咬牙呀!......”打从自己一出生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就知道我们是个人!我们睁开眼睛可以看到一个五彩斑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