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命之所轻 > 正文内容

父母第二课——每个孩子都是世界的唯一

aikaiwu5年前 (2020-12-02)生命之所轻1347

当一个小生命来到我们家庭中,带着父亲和母亲及祖辈们传承的基因来到了我们身边,这本身就代表着生命的独一无二性。对于这样一个独特的生命,从初始我们培养标准则该与千千万万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

每个孩子都是世界的唯一

有一个非常经典的父与子的对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在此还是拿来与大家分享:父亲对着儿子说:“儿子,你怎么就不像大明,你看人家大明学习都不用他爸妈操半点心。”儿子反过来对着爸爸说:“爸,那你能像大明他爸一样当市长吗?”无语......

我们无意中会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什么地方都好,同时我们还总会拿自己孩子的弱项与别人家孩子的强项比。好像当自己孩子吸取了无数孩子的优势,变得哪里哪里都完美无缺时,我们就安心了。如果有时间我们可以问一问自己的孩子,他们真的愿意父母把自己与别人家的孩子比吗?他们真的会按照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的样子来要求自己吗?退一步我们问一下自己,当年我们的父母把自己与隔壁家的小明相比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如何?至此就明白了。其实我们都不希望父母把自己与别人来比较,显得父母的爱是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之上的,显得父母心中对自己充满不满。我们只想做父母心中唯一的中心。而不是隔壁家的小明是父母心中的中心,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比较的永远不够好的产物。

著名的教育学家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叶子是相同的”同样教育也是一样,世界上没有两个孩子是相同的,所以孩子之间也没有可比性。遗传、家庭、文化、地域、年龄、信仰、环境、社会、教育等都是影响因素。每一个父母都应视孩子为独特的唯一来看待!孩子无论如何都是唯一无可比拟的!为人父母的那一天起就要树立这样的一个观点。有很多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是受到了隔壁家的大明小雪的影响,而从此走上了“比较”的道路,一生都在追逐父母心目中的那个“最好的自己的样子”。走了很多的弯路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是足够的好!遇到很多的坎坷都是因为自己要超越隔壁家的大明小雪,孰不知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那一个!永远走在自己的道路上,无需证明!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的唯一的存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开悟心灵博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aikaiwu.com/?id=193

分享给朋友:

“父母第二课——每个孩子都是世界的唯一” 的相关文章

第二日的奇妙体验--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第二日的奇妙体验--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一直以来没有正儿巴经持续几个小时连续打过坐,只是在冥想时候打坐一会儿,两天下来每天九个多小时的盘腿而坐还真的是个不小的挑战!不过对我来说来的目的非常清晰,这些也就不是太大的问题一切就随缘吧!前两天的重点是观呼吸,不过真的是管用,第二天的心念明显比第一天要少而且觉知得快,观心观心真的是在观心,以观息来...

感恩那个给我讲“割稻子故事“的人——我的母亲

感恩那个给我讲“割稻子故事“的人——我的母亲

母亲一个字不识,却毫不影响她获取智慧。我在她身上学到了非常多的品格:善良、乐观、勇敢、坚强、不怕苦、直率、敢作敢当、强大的母性、智慧!这些品格都来源于她,而同时也是她第一个教会了我“如何活在当下”。说到此应从一个“关于如何割麦子的故事”讲起:在我小时候学校有一个叫做“忙假”的假期。现在才知道这是农村...

有趣与有意义

有趣与有意义

在我的生命中至少有三个人跟我说过自己是个无趣的人!我对其中一个人印象深刻: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秋天的中午,我们一行十几个家庭参加一个“家庭教育主题”的聚会。孩子们在一边玩着自己的游戏——捉泥鳅、抓蝴蝶、与小狗赛跑、角色扮演游戏......家长们聚坐在一个露天的长条桌前分享各自的教育理念、育儿心得,当其...

一只耳朵留给自己、一只耳朵留给他人

一只耳朵留给自己、一只耳朵留给他人

人有两只耳朵:一只耳朵留给自己去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一只耳朵留给他人,听他们说关于自己的声音。到今天才发现其实耳朵这么多年好似摆设一般,没有听进去别人说过的一句话,更没有听到自己内在的一句话。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却有些伤感,再看看自己的眼睛,鼻子,其它的五官,有谁真的正儿巴经地干过真正的活呢?空由...

疫情是自然向人类的呼喊

疫情是自然向人类的呼喊

2019一场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肆虐着全球,随之而来的社会、经济都受到连环的影响,学生们不能去学校,上班族不能去工作单位,工厂被迫停工,铁路、航空停运停航,餐饮、娱乐业关门,整个世界一下子变成了一个个小小的家庭的联结。家庭的内部战争却硝烟四起……整个世界因为一个小小的病毒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自称世界...

感恩我儿教我成长

感恩我儿教我成长

一位读过很多心理学家庭教育书籍的咨询师,一位志立于家庭教育的专业工作者,今天来谈谈我的秘密,作为送给我儿七岁生日的礼物! 某日,母子辩论,儿子:“妈妈,我要打你,把你四岁到六岁打我的还回来!”我思前想后诚恳地回儿子道:“妈妈向你道歉!同意你的想法,你打回来吧”于是伸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