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命之所轻 > 正文内容

太阳、月亮和星星

aikaiwu5年前 (2021-01-08)生命之所轻1400

fantasy

当写下这三个名词的时候,自我感知“比较“二字随之升起。在频率不断提升的回归自我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每天需要面对的问题是我为何还有如此多的问题?我为何还不能心想事成?我何时可以实现全人自由?我何时可以拥有惊人的胆识、果敢的行动力、超凡的创造力、源源不断的财富、无条件的真爱、平衡的幸福、内外安宁的和谐这七大至高无尚的功夫?……边走边迷茫着、边迷茫边走着……虽然我们此时已经走上了觉醒的道路,可我们仍然用着我们旧有的双脚、旧有的心灵等旧有的系统指挥着我们的一言一行;其实在我们的内在现在有两套系统, 一套是原来的旧有的系统;一套是走进手心能量特训营被开启的新的系统;此时的我们犹如在大地上仰望星辰般,你可以看到星星、月亮和太阳。我们暂且作如此的比喻,抛去考究它们的实质。只是用它的亮度来作说明。我们暂且生活在地球,当我们的“能力”只能取到星星时,我们就取几颗星星来为我们照明,一颗不行、我们再来两颗,以此来满足当下我们照明的需求。等我们渐行功夫的等级提升后,我们拥有了摘月亮的能力,此时我们直接摘下月亮来,当下的光明度提升了无数个极别;而在这两个功夫的修练过程中我们无时不刻不在接受着煎熬!我们明明知道摘下太阳是我们的能力,也是至高的光明。我们无时不刻都在深受得不到太阳、拥有星星的不足的苦……太阳啊,何时才能来到我的身边;我何时再也不需要靠着这么几颗小星星来生活?我何时才能摆脱这些小星星而活在月亮、太阳所致的光明里?当我们这样想时,身边的月亮与星星仿佛也失去的光辉!于是我们又将自己送回了黑暗。只因那是我们熟悉的地带。

horse

在黑暗走向光明的道路上,正如黑暗、星星、月亮、太阳一样,无数这样的历程需要走,而这些是必要的经历,在星星的历程我们边舞练功随时摘下几颗星星,并享受多几颗星星的喜悦与欢喜;两个、三个、七八个……满天星星也是一种美;而在功夫练到家的那一天,你伸伸手可以碰到月亮了,那就来轮月亮,是不是也很美呢?而这一路太阳在哪里呢?永远让它挂在心中,心中的那轮明日每天都在……你清晰那轮明日迟早会来到。既然会来到,何必去渴望呢?只管一路走便是了。走着走着,你发现你不仅拥有星星、月亮、一路的风景和伴随一路的美好的心情,带着这样的美好,耀眼夺目的光来到了你的眼前,这时候,你对它一点都不陌生,一路以来的星星月亮的陪伴,你已经适应了这样的光,你面对太阳的光明感到那么温暖,你欣喜地看着它,欣喜地看着它、月亮、星星……原来它们对于你是一样的,不可少的至宝。它们都是伴随你一路的光明,而这一切不是因为它们,而是因为你心中一直挂着一轮明日。

所以,亲爱的们,我们在回归自我的道路上,第一步是在心中挂起那轮明日。那是照亮你前行道路的一盏心灯。也是内圣外王的真实写照。心中有灯外在自然有灯!


“愿我成为一束光 照亮您回家的路”

二维码

Aikaiwu微信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开悟心灵博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aikaiwu.com/?id=220

分享给朋友:

“太阳、月亮和星星” 的相关文章

所有黑暗中都藏着光明的种子

所有黑暗中都藏着光明的种子

这些天我的自我成长又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为我自己感到由衷地赞叹!同时也深深感恩这些天出现在我视线中的事和人!感恩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在提醒和催促着我的意识的领悟和成长!凌晨在做自我疗愈的时候,我深深地向内在所有的黑暗、低下、肮脏、卑贱、丑陋、粗俗、不入流、小气、吝啬、傻B、尖酸、奸滑、婬荡、风骚、自我...

“冈仁波齐转山”遗憾之二:最佳点没有观星辰

“冈仁波齐转山”遗憾之二:最佳点没有观星辰

转山第一天晚上,我们超过了原计划的歇脚地点——止热寺,到达了海拔5300米的天葬台,这是最高海拔的歇脚点,也是人们观看星辰和拍摄神山的最佳点。由于海拔太高,一般不建议第一次转山的人在此留宿。我们下午在驻扎点还有四十米的地方,怎么也走不动了,倒坐在地上休息了半个小时,才又慢慢起来。到达休息的帐篷后,索...

直面至亲死亡:李子勋、李咏、金庸三位名人

直面至亲死亡:李子勋、李咏、金庸三位名人

10月24日凌晨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老师因病在中日医院永远地离开了这片他热爱的土地,10月25日凌晨著名前央视名嘴李咏在美国因病医治无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10月30日著名武侠小说作者金庸先生也因病离我们而去,网上一搜还有一个红学专家李希凡老先生10月29日也悄然离开了这个世界.........

感恩那个让我学会“弹性与允许”的恩人——北大教授唐登华

感恩那个让我学会“弹性与允许”的恩人——北大教授唐登华

去年一次学习的缘由第一次认识唐登华老师,他是北大的精神科的专家教授,是中德家庭治疗的督导师,除了临床研究工作以外,还有教学任务,我也是其中的一名学员。 网上搜索唐老师简介: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心理治疗科主任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

我们到底要回哪个'家'?

我们到底要回哪个'家'?

第一次听说是这个词,是一个大师的演讲中提起过她说“我们都行走在回家的路上”那时候似懂非懂!随着慢慢地成长慢慢地对这个词有些由模糊到熟悉的认识,今天在此把我这些年对于这个词的认识的变化及现在对此词的认识与大家分享,仅代表我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心理学里经常讲“感受、渴望、内在、生命力......”,...

一眼望穿,心如明镜

一眼望穿,心如明镜

16年前我站在自己第一份工作的土地上作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我要离开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不是我想要生活的地方!我必须要去试一试,为了我心中的那个不清晰的梦。尽管不知道未来将会怎样,而我清晰地知道我不想要现在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一眼望穿尽头:固定的工作模式,固定的生活模式,单身然后找个门当户对的男人结婚、生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