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命之所轻 > 正文内容

经常发脾气怒骂的朋友看过来

aikaiwu6年前 (2020-06-13)生命之所轻1313

怒骂背后是深深的对自我的不接纳和不认可、甚至是痛恨,而这股能量无法对自己开撕,当遇到投射对象时便会有开撕的缺口,于是会理直气壮地大骂起来,那样的驾式、场能宛如一场殊死的批判一般,一定是往死里骂往最深的痛处捅,一定是拿最狠毒的话语来点燃,点燃潜意识中深藏的对自己的深深的自责、深深的可怜、深深的不容纳性。那个被自己关在最深处的不可饶恕的自己、那个被自己关在最深处的自认为或是不自觉的不可见光的自己,只有在借由痛斥他人的时候才有一个出口可以流淌。

接纳自己

凡是有骂的地方就会有不完整 凡是有爱的地方就是有光的地方,我曾经也是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而如今还会如此,可心中再不会有那种深恶痛绝的怒骂了,我明白了一切都是一个进程!不好的在不断地走向好,好的在不断地走向不好,自然的生物进化规律也在提醒我们生命都是在进行螺旋式上升式的发展,我们在一个时期是在上升、在一个时期我们又在补给、一个时期又在不断地试错中前进。所以一切的发生只是相对而已。最根本的是原则是没有原则,去与当下的一切和平相处。去允许周边一切的发生自然而又自由地发生!那是自然,那是现实的样子,透过现实的样子,我们照见了自己的污浊之处而后随机而动,随念而动,在随念而动的每时每刻去体验到自己、体验到自然、体验到整个世界与宇宙。

原来事间本无物,一切都是由自己而造、一切都是由自己而起并随自己而始。一切都与自己有关。再来看看自己的愤怒,显得那么的小家子气,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再也不与别人有关!再也不是别人的行为、别人的言语、别人的神情所致的自己的愤怒,而是在这之前的之前的之前,你的愤怒犹如地雷一样已经埋放在那里。只是一个导火线而已!

当可以静观这一切的发生的时候,我称之为“静观情绪”,当我们有了静观情绪的能力时候,你也就拥有了自我疗愈的能力,你也就走上了自给自足的自我成长的道路,你也就走上了掌管自己人生的道路,这是每个为人的必经之路,一条孤独的道路,一条挑战的道路,一条平和的道路,一条喜悦欢快的道路,一条生命的终极道路!

感恩你的阅读,我爱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开悟心灵博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aikaiwu.com/?id=64

分享给朋友:

“经常发脾气怒骂的朋友看过来” 的相关文章

感恩的五体投地--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感恩的五体投地--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声明:本文所有感悟和描述仅为作者本人的体悟与感受,没有任何宗教、信仰、迷信等成分,不代表宣扬某种观点和政治立场,请您客观阅读本文内容,感谢!亲爱的吉祥法师:您好!我是2018年2月15-27日内观学员,在此向您顶礼呈上我最最诚挚的敬意和祝福!!!十日的内观课程结束了,我的总结是八个字“无常、美妙、殊...

意外离我们有多远?

意外离我们有多远?

前些天遇到一个老师,他非常激动地跟我说,恨不得要将我掐死的那种感觉。我深深理解他的心境!“恨不能!”他是一位成功的父亲,为国家培养了一位优秀的儿子。自己研究营养研究教育十多年,积累了一堆有用的经验和理论,无用武之地。曾天看到身边发生的各种事件(因教育失误所致的惨案、因保健营养知识缺乏所致的疾病......

关于扫地的感悟--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关于扫地的感悟--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给北京的小妹疗愈完后,第二天上午没有主动去找她,当时还是有所犹豫的,内心经过了一翻斗争后还是没有去找她。当时问了自己三个问题“是什么让你要去看望她呢?仅仅是关心她吗?这对你有什么好处?”就这三个问题就如悟空的金箍棒一样灵验,一下就现了我的原形。原来在我的内心里有个秘密那就是“我是个好人,我是被重视的...

直面至亲死亡:李子勋、李咏、金庸三位名人

直面至亲死亡:李子勋、李咏、金庸三位名人

10月24日凌晨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老师因病在中日医院永远地离开了这片他热爱的土地,10月25日凌晨著名前央视名嘴李咏在美国因病医治无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10月30日著名武侠小说作者金庸先生也因病离我们而去,网上一搜还有一个红学专家李希凡老先生10月29日也悄然离开了这个世界.........

母子对话——镜子

母子对话——镜子

某日,儿子指着镜子问:“妈妈,镜子中有个我哎!镜子中有个我哎!”妈妈很开心,儿子的成长迈进了一步,可以区分镜中的自己和本来的自己,心理学上所指的区分主体与客体。这是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历程。今天同样的问答发生在成人与少年之间的母子。母子站于镜前,看着镜中的自己与儿子,问“儿子,镜中的你是你吗?”儿子...

我们到底要回哪个'家'?

我们到底要回哪个'家'?

第一次听说是这个词,是一个大师的演讲中提起过她说“我们都行走在回家的路上”那时候似懂非懂!随着慢慢地成长慢慢地对这个词有些由模糊到熟悉的认识,今天在此把我这些年对于这个词的认识的变化及现在对此词的认识与大家分享,仅代表我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心理学里经常讲“感受、渴望、内在、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