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命之所轻 > 正文内容

父母的第一课——认识生命

aikaiwu5年前 (2020-04-21)生命之所轻1043

因为相爱所以我们决定孕育一个生命,让他来见证我们的爱,同时一同享受“家庭”的快乐幸福和所有成长的痛。这就是我怀孕前的对于生命的认识。后来孩子出生了,伴随着诸多的成长的烦恼和喜悦,伴随着自我不断学习成长,我对于一个新生命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今天就谈一谈我所认为的为人父母第一课——认识生命。

mindful happines

每一个生命本自俱足,来到这个世界都带有不同的使命!但最终的使命是认识自我,并把自己活成合一的状态:这个合一的状态是心与身与灵的合一!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几亿分之一的精子中只有那一个跑得最快的那一个才能够有机会与卵子相遇结合成为受精卵而有机会发育成为人。而这样的机率是几亿分之一,所以生命从起初起就是最优秀最棒的那一个!而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吃奶、哭泣、抓握、投掷、玩耍、吃手、摇头、发音、说话、坐立、爬行、行走......都是自主生命成长的源动力!这种动力促使我们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走过了人类进化的漫长的历程。这不得不说是一项伟大的壮举!

从宗教的角度来讲,佛陀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后说的第一句话:“原来众生皆有佛性!”也应验了每个人的本自俱足的丰盛富足!人是非开悟的佛,佛是开悟的人!

因此,我们如何来看待一个生命是站在家庭成长孩子教育的起始点上,不可回避的话题!孩子经由我们而来,却不是为我们而来。他们是活脱脱的一个新的生命,就生命本身来讲,他是值 得被无条件地爱、无条件地被尊重、被公平对待、有话语权、有自己决定自己的权利、有选择的自由、有无限的可能性......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不是家长传承意志的产品、不是家长的累赘负担!而面对一个弱小的生命作为父母把他带到这个世界的人,我们唯一需要做的是提供无条件的成长空间,适合生命成长的营养和环境:无条件的爱、积极的关注、充足的营养、足够的允许、安全的活动场所、充分自由的选择。让他成长为他自己想要的样子,让他自己喜欢上自己,让他可以为自己的所有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让他可以为自己的人生作主。

生命本不是固定的格式,是独一无二的显化。所以就由着自由的意志去创造无限的可能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开悟心灵博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aikaiwu.com/?id=51

分享给朋友:

“父母的第一课——认识生命” 的相关文章

独角戏

独角戏

首先感恩一位叫着“净心”的朋友,愿意看我写的文章还给我打赏!感恩我的生命中有您这样的一位静静陪伴的朋友!心里有些许开心!同时也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人来看你的文章,你还会写下去吗?”想了想后给自己一个肯定的答案:“会!”也因此有了今天这篇文章的思路。“一个人一辈子自言自语”这不是就是一个人一生...

新年祈福--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新年祈福--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2018年2月15日下午一点四十左右顺利到达西安,下了高铁站顺着链接上写的乘坐路线很容易就找到了云居寺。这里是一片闹市中的静土,四周都是居民区还有一条小街区,进了院子后就有人接应着到了住的地方,一切都非常顺利。安顿好了住宿后,就出寺院准备吃午饭。刚走到后院准备出门时,听到右手边寺庙里有个人大声说着话...

一眼望穿,心如明镜

一眼望穿,心如明镜

16年前我站在自己第一份工作的土地上作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我要离开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不是我想要生活的地方!我必须要去试一试,为了我心中的那个不清晰的梦。尽管不知道未来将会怎样,而我清晰地知道我不想要现在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一眼望穿尽头:固定的工作模式,固定的生活模式,单身然后找个门当户对的男人结婚、生孩...

百年之后你能带走什么?

百年之后你能带走什么?

“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是小学时的语文课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精彩选段,同时我也问了问自己,“当我临死的时候,我该如何对自己的...

 "我慢"之心初体验--源头的大礼包--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我慢"之心初体验--源头的大礼包--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在去云居寺之前,我自己评价体系中有一个词一直没有动摇过——那就是“谦卑”。可是云居寺这个地方给了我很多的第一次,其中也包括撼动了我对自己的很多认知。在此给云居寺鞠上一躬,以表我深深的感恩!这个地方是让我看清我自己的一个了不起的地方!我生平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自大、傲慢和卑微的自信”这让我有点招架不住...

我们到底要回哪个'家'?

我们到底要回哪个'家'?

第一次听说是这个词,是一个大师的演讲中提起过她说“我们都行走在回家的路上”那时候似懂非懂!随着慢慢地成长慢慢地对这个词有些由模糊到熟悉的认识,今天在此把我这些年对于这个词的认识的变化及现在对此词的认识与大家分享,仅代表我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心理学里经常讲“感受、渴望、内在、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