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命之所轻 > 正文内容

父母第三课——你的孩子,她(他)为何而来?

aikaiwu5年前 (2020-12-03)生命之所轻1302

你的孩子是因你而来。他(她)拥有和你一样心智,实际上他(她)仅仅是一个生物学意义上小号的你。又或者说我们只是大号的孩子。

亲爱的父母们,你发现到了这一点了吗?当我们小的时候我们也是如此,你感觉到了吗?我们的想法和行动总是受到父母“爱的名义”的阻拦,我们就是在这样的阻拦下慢慢变成了现在的自己。我们甚至依稀记得自己曾经的反抗和不理解,而当时间的魔力把我们变为“父母”时,我们却又魔力般地做成了我们“父母”的样子。我们“看到”这一点了吗?我们爱我们的孩子,甚至大部分的时间与工作生活的全部都是为了孩子。可在育儿方面我们大都在重蹈我们父母育儿的覆辙却不自知!

我们一般首先会对孩子有一个期待的“标准”(甚至我们有时候都没有想一下这个标准是从哪里来的,就想当然地把别人家的或是社会的标准拿来直接用),然后根据这个“标准”塑造着他(她)以及我们现在的生活。直到他(她)成年我们老去。看着自己塑造的“标准”,我们欣慰地离开这个世界。在这样的时刻,我想启动魔力“暂停键”,留一刻的时间与我们自己呆在一起,与自己好好地沟通沟通:“这一生我为何而来?我为自己做了什么?我下辈子还要这样生活吗?这样生生死死为何?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选择会让我有不同的经验?……WHO AM I?WHO ARE YOU(你的孩子)?”

青鸟

一个新生命的到来,是在经验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活生生的教育对象,他们是带着使命来辅导和唤醒我们而来。曾几何时我们记得当那个弱小无力的小生命来到我们身边之时,唤起了我们内在无比的柔情和爱,面对他们我们只有无条件地奉献,无条件地给予,不求回报。我们在体验这样的无条件的爱的给予中,感受到了无限的快乐和幸福;面对他们天真无邪的眼神与纯净的微笑,我们俯首称臣;注意!请注意!!!这一切绝不仅仅因为我们为人父母的身份,更为重要的是新生命带给我们的一份全然的爱的状态下所呈现出来的无穷力量。他(她)让我们感受到了无弹丸之力却撬动了整个家庭的无声的巨大力量;他(她)让我们感受到了当给予别人爱时,自我精神得以升华的幸福与满足感;他(她)让我们感受到爱在给予中得到验证。这份幸福感来自于我们实实在在的拥有,这份满足感来自于我们实实在在的经验到自己的富足。而这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最大的意义。孩子什么也没有做,只是做了他自己,呈现了他自己本来的样子,而我们却感到如此的满足与幸福。这是生命最初带给我们的快乐。

随着生命的不断成长,孩子还是那个孩子,继续着自己的天真无邪,继续着自己的好奇与无条件地接纳,接纳吸收所有父母所言所行,渐渐地我们发现我们当初的那份幸福感与满足感慢慢离我们远去了,孩子也变得越来越不可爱了。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甚至在内心屏蔽了与我们的沟通。一条深深的鸿沟挡在了我们之间。我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烦恼痛苦更多的时间占据着我们原来亲密无间的亲情中。更有甚者孩子出现了行为上的偏差:离家出走、厌学抑郁、游戏为生、啃老、抽烟喝酒、醉生梦死……我们不禁伤心欲绝大呼“曾经的那个可爱的我儿去了哪里?为何如此这般?”而答案在哪里呢?

亲爱的家长们,其实老祖宗老早给了我们答案:解铃还需系铃人!我们切不可把求救的双眼和双手伸向某个领域的“专家”、“大拿”,自己却一副无奈无法无用状。而是要静下心来,像倒磁带一样的把生活一幕幕往回倒,倒到那一幕幕温馨和快乐的时光,倒到那一幕幕我们相处的时光。是在哪一刻什么阻挡了我们?是在哪一刻什么让我们远离了爱的地带?去细细地寻找。试试看你发现了什么?如果你还没有发现到什么,那么生活一定还会继续给你一点教训,这样的人生教训是活生生的现实的教训,完全不像学校与社会的各种考试一般,有正确固定的答案,或是花些钱就可以从别人那里买来正确的答案。NO,生活的考试往往是千人千相,万家万般。所以你家的答案需要也只有从你那里找,也只有从你那里才能拿到符合你们家的最恰当的答案。任何人都没有你自己更懂你和你的家庭。当然,在没有找到答案前一切都会以彻底的痛为代价,一般以家庭中自己或是家人的某种行为和“故事“为呈现形式。面对这些我们该如何是好?是继续装着不见还是停下来思考?是停下来思考还是采取些什么有效行动?

这一切都是由你自己决定,痛在谁谁就拥有改变的主动权。结果终有一天我们都会走上同一条道路,这条道路叫做学习的道路,学习什么呢?学习如何当父母?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学习如何处理情绪?......直至最后我们才发现其实我们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而这一切在这个新生命来到我们之初,就已经告诉我们——无条件地给予就是快乐之源!这是所谓生命影响生命的最好的证实。也是孩子来到我们身边的唯一的意义。而当我们做回了我们自己的时候,孩子定会回归到他的正位,因为那是他本来的样子,也是我们当初来到这个世界的本来的样子。而这一圈的辗转中我们得到了什么?才是我们真正要思考与回味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开悟心灵博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aikaiwu.com/?id=194

分享给朋友:

“父母第三课——你的孩子,她(他)为何而来?” 的相关文章

为人父母在路上——我的家庭教育历程

为人父母在路上——我的家庭教育历程

非常感恩过去在我身边发生的一切的事情和我所遇到的人!深深感恩!是这些构成了我丰富的家庭教育之旅的感知体验!我爱家庭教育,为家庭教育我愿意奉献我的余生!这是关于灵魂的养护工程!这种程度达到了热爱!挚爱!我喜欢也愿意!我找到了我的喜爱与事业!这是一件天大的可喜与值得欢庆的事情。我仍然记得四年前我被内在的...

经常发脾气怒骂的朋友看过来

经常发脾气怒骂的朋友看过来

怒骂背后是深深的对自我的不接纳和不认可、甚至是痛恨,而这股能量无法对自己开撕,当遇到投射对象时便会有开撕的缺口,于是会理直气壮地大骂起来,那样的驾式、场能宛如一场殊死的批判一般,一定是往死里骂往最深的痛处捅,一定是拿最狠毒的话语来点燃,点燃潜意识中深藏的对自己的深深的自责、深深的可怜、深深的不容纳性...

意外离我们有多远?

意外离我们有多远?

前些天遇到一个老师,他非常激动地跟我说,恨不得要将我掐死的那种感觉。我深深理解他的心境!“恨不能!”他是一位成功的父亲,为国家培养了一位优秀的儿子。自己研究营养研究教育十多年,积累了一堆有用的经验和理论,无用武之地。曾天看到身边发生的各种事件(因教育失误所致的惨案、因保健营养知识缺乏所致的疾病......

“冈仁波齐转山”遗憾之三:放弃的痛与爱

“冈仁波齐转山”遗憾之三:放弃的痛与爱

转山的第一天,我们清晨五点半就从旅店出发,约好了一位藏族阿哥开车带着我们去经幡广场,帮助我们悬挂在他们家购买的经幡。大概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完成了写祝福语、挂经幡的全部过程。那时候天还没有亮,不过已经有人已经开始转山了。一般都是当地人。他们比较熟悉地形和路。藏族阿哥热心把我们带到道上...

直面至亲死亡:李子勋、李咏、金庸三位名人

直面至亲死亡:李子勋、李咏、金庸三位名人

10月24日凌晨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老师因病在中日医院永远地离开了这片他热爱的土地,10月25日凌晨著名前央视名嘴李咏在美国因病医治无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10月30日著名武侠小说作者金庸先生也因病离我们而去,网上一搜还有一个红学专家李希凡老先生10月29日也悄然离开了这个世界.........

"六次"破禁语戒--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六次"破禁语戒--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第1次破戒:第一天回房间的途中,一不小心哼起了小曲。平时内心平静愉悦的时候也会哼起小曲,声音不是很大,只是在嗓子里,哼到第三句时,突然感觉“不对!这是不是也算是说话呢?”于是立刻停止这种行为。心中一个念头冒出来:“原来止语真的不容易!试着不出声地来哼一下曲子表达一下自己的内在愉悦情绪,发现是一种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