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命之所轻 > 正文内容

正念餐

aikaiwu6年前 (2020-03-29)生命之所轻1220

前段时间写了一些关于去西安云居寺内观期间的一些感悟,其实还有一些没有来得及记下来,内观期间手机、笔、电子设备、包括收音机也不允许听。只有吃饭、打座、课间休、睡觉、洗漱、其它什么也不让做。所以写完一些后才发现还有好多的有趣的事没有记录下来。现在放到这个版块里拿来与感兴趣的朋友分享,今天分享的是第二天中午餐的一个有趣的事!

正念

一下课就来到饭堂坐到自己的位置上等待义工的师兄们给我们分饭。提示一下:在内观期间全程是止语的,所以吃饭的时候几乎是大家背对背,同桌之间也是不进行眼神交流或是对视打招呼的。只管自己低头吃饭。那天刚坐下,就发现今天与昨天不一样了——桌上放了几个沙塘桔、少许瓜籽花生、还有两块糖果。扭头看了看四周,每人跟前都有一份!突然法师的话又响在我们的耳边:“我们尽可能给大家提供均衡的食物,这些食物都十方居士供养的,同时也请大家多多包涵,不比在家里......”一下子觉得心里好温暖!鼻子一酸,觉得好感动!这点小小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法师对大家满满的爱!除了可以听得正法,我们还被如此地照顾,感觉到天下的大爱都是如此的纯粹和真诚!就象法里所讲:“我们都是兄弟姐妹,有福愿意与大家同分享!”一下感受被浓浓的爱所包裹,心里非常地受滋养!内心也给法师点了很多的赞(她不知道)

此时差不多餐也到位了,至从五一正念餐后,好少机会可以享受正念餐,现在是个非常好的机会。所以就低下头来,进行我人生第二次严格意义上的正念餐:当米粒进入口腔里的那一个时刻,我充分感受到牙齿、颌关节、肌肉、神经、中枢神经系统、舌与唇、唾液、各种消化酶......充分感觉食物在嘴里一点点被咬碎嚼烂。一点点米粒与菜的本来的味道经由嚼而被感知被闻到......这么些年来第一次感到作为身体的每一个部分是那么地重要、那么的不可或缺!就象一个系统一样是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关爱、相互成全着工作着、循环着!心生一念:一物一世界、一物一菩提!感恩正念带给我的当下的觉知觉察!感恩这份餐带给我的智慧!爱原来一直都在,也一直都有,而我们只是没有发现没有觉知而已!


“愿我成为一束光 照亮您回家的路”

二维码

Aikaiwu微信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开悟心灵博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aikaiwu.com/?id=46

分享给朋友:

“正念餐” 的相关文章

父母的第一课——认识生命

父母的第一课——认识生命

因为相爱所以我们决定孕育一个生命,让他来见证我们的爱,同时一同享受“家庭”的快乐幸福和所有成长的痛。这就是我怀孕前的对于生命的认识。后来孩子出生了,伴随着诸多的成长的烦恼和喜悦,伴随着自我不断学习成长,我对于一个新生命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今天就谈一谈我所认为的为人父母第一课——认识生命...

那些“因为...所以...”让我们止步在“心门”外

那些“因为...所以...”让我们止步在“心门”外

前些天写过一篇文章关于我的“秘密”,文中提到过关于讲道理时自己的身体反应及心理反应。今天突感还需拿来啰嗦两句,只因太普遍。 今天是周一,九点十分你到了办公室,迎面走来的是你的直接领导,你会如何与她打招呼?“早上好!领导......”此处省去一百字“真倒霉!怎么点就这么背...

独角戏

独角戏

首先感恩一位叫着“净心”的朋友,愿意看我写的文章还给我打赏!感恩我的生命中有您这样的一位静静陪伴的朋友!心里有些许开心!同时也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人来看你的文章,你还会写下去吗?”想了想后给自己一个肯定的答案:“会!”也因此有了今天这篇文章的思路。“一个人一辈子自言自语”这不是就是一个人一生...

直面至亲死亡:李子勋、李咏、金庸三位名人

直面至亲死亡:李子勋、李咏、金庸三位名人

10月24日凌晨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老师因病在中日医院永远地离开了这片他热爱的土地,10月25日凌晨著名前央视名嘴李咏在美国因病医治无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10月30日著名武侠小说作者金庸先生也因病离我们而去,网上一搜还有一个红学专家李希凡老先生10月29日也悄然离开了这个世界.........

“冈仁波齐转山”遗憾之三:放弃的痛与爱

“冈仁波齐转山”遗憾之三:放弃的痛与爱

转山的第一天,我们清晨五点半就从旅店出发,约好了一位藏族阿哥开车带着我们去经幡广场,帮助我们悬挂在他们家购买的经幡。大概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完成了写祝福语、挂经幡的全部过程。那时候天还没有亮,不过已经有人已经开始转山了。一般都是当地人。他们比较熟悉地形和路。藏族阿哥热心把我们带到道上...

"六次"破禁语戒--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六次"破禁语戒--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第1次破戒:第一天回房间的途中,一不小心哼起了小曲。平时内心平静愉悦的时候也会哼起小曲,声音不是很大,只是在嗓子里,哼到第三句时,突然感觉“不对!这是不是也算是说话呢?”于是立刻停止这种行为。心中一个念头冒出来:“原来止语真的不容易!试着不出声地来哼一下曲子表达一下自己的内在愉悦情绪,发现是一种徒劳...